1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對華光伏雙反案終裁結果,認定自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產業構成實質損害,美方將據此征收“雙反”關稅。根據美方程序,在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兩家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后,美方隨后將對中國相關產品進行征稅。
中臺兩岸仍將被課懲罰性關稅
按照商務部去年12月的判決,中國廠商普遍被課以70%以上的高懲罰性關稅、臺灣稅率則在11.45%至27.55%之間。
近期,許多臺灣電池廠正處在與中國大廠訂單砍價的拉鋸戰,在零稅率夢碎的情況下,售價將從目前的零毛利潤狀態再遭逢新一波下殺。雖然中國廠商的海外產能及歐美廠商仍將繼續對臺灣下電池片訂單,但以最低的茂迪稅率11.45%回推,US$0.31/watt將成為價格天花板使得售價跌破歷史價格低點,連帶著臺灣硅片售價也恐再度下探。
比起投注更多心力再去建置出???,產能外移將是更快見效的出路,預期原先已準備好的廠商將立即移出產線。而沒有競爭力的廠商將會熬不過今年而退出市場,也可能刮起以一線大廠為首刮起整并風潮進行勢力重組,以集團式的力量另覓出路。
另外,由于臺灣企業相對中國大陸更低的稅率,目前臺灣光伏廠商增加采購大陸高效多晶硅片,以很好的性價比出口美國,繳納關稅后仍然可以和美國當地Solarworld等制造商競爭。
或于2月開始征稅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人士表示,目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只是投票結果,下面還要繼續程序上的認定,包括形成終裁報告,到最后美國政府發布征稅令,還會有一個過程,“2月初才可能有最終結果”。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雙反”將影響20億至30億美元的出口金額,但是目前中國光伏產品市場已實現多元化,美國市場的重要性較以往不斷降低,這種負面影響將大打折扣。
一位光伏企業高管表示,征稅對中國光伏業的負面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沒有第一次“雙反”時那么大。近兩年很多光伏制造企業都開始將目標市場從歐美轉向國內以及日本等其他新興市場,而且開始謀求轉型,向下游電站發展,這些都消解了雙反的影響。
來自中國機電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口的光伏電池組件,亞洲市場占比40%,歐洲占比20%,美國市場則從前兩年高峰期的40%左右下降至20%以內,而2014年這一份額繼續下降至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