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14日,以“產業發展新生態”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屆高端論壇在北京召開。會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副總裁王曉秋表示,我國要從汽車大國發展為汽車強國,在技術路線和技術方向的選擇上,必須要與國際保持一致。
王曉秋表示,上汽千輛電動汽車在世博會期間試運行后,上汽在傳統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三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僅從2009年到2014年,上汽在新能源汽車開發方面就投入了60多億元。
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混合動力汽車,都是以減少碳排放為目的。上汽通過對整個中國汽車用戶市場研究發現,目前市場上用戶比較接受的類型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據調查,“里程焦慮”是用戶對電動汽車最大的顧慮,對車主來講,70公里左右的里程基本能滿足90%的用戶每天的出行需求,為了滿足10%的周末或假期的需求,用戶不得不攜帶更多的電池行駛,既浪費資源,又增加污染。另一方面,對政府而言,電動汽車補貼比較高,混合動力汽車補貼比較少。實際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有電的情況下,行駛速度在每小時70公里以下時, 基本等同于純電動汽車。如果政策向混合動力傾斜,一臺電動汽車的補貼金額可補貼兩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我國要從汽車大國發展為汽車強國,在技術路線和技術方向的選擇上,必須要與國際保持一致。王曉秋認為,汽車作為交通工具,須具備駕駛性,從技術角度來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配有電機,更能滿足駕駛者加速性駕駛的樂趣。
最后,王曉秋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百人會論壇應該對我國的電動汽車未來走向達成共識,尤其是在技術路線和技術方向的選擇方面。
第二,鼓勵參會者在會前對大會議題展開討論,便于在會上達成共識。
第三,充電樁是否能滿足用戶需要是電動汽車進入家庭的關鍵,要加強充電樁建設,完善配套體系。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