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數據,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07萬輛,同比增長近8倍,環比增長54.6%,大超市場預期。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0.69萬輛,同比增長3倍。我們將全年銷量目標從25萬輛上調至33萬輛,上調幅度32%。
1-10月純電動乘用車累計生產8.71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混乘用車累計生產4.55萬輛,同比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累計生產5.93萬輛,同比增長9倍;插電混商用車累計生產1.50萬輛,同比增長88%。
新能源汽車的迅猛增長直接影響到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尤其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長讓行業措手不及,產能不足現象凸顯,企業一哄而上,紛紛擴產增效,但暗藏的隱憂也很可能成為企業之后發展過程中的羈絆。
各路信息暴露出動力電池產能不足
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發展快,使得動力電池整個產業鏈沒有反應過來,車企爆料因電池產能不足致使電動車生產受到限制,電池企業也紛紛爆出產能吃緊,供不應求的消息。
奇瑞爆料,電池供應緊張是限制奇瑞電動汽車產能的主要問題。其精品小型電動車EQ上市后,憑借200km續航里程和較低的售價,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按目前市場狀態2015年全年銷量應該能達到20000臺,但由于電池供應緊張,產能不能完全放開,預計2015年EQ電動車全年銷量也只能達到15000臺。
江淮汽車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漢表示,iEV5作為江淮的拳頭產品,上市以后供不應求。江淮按照年產5萬輛的規模建設電動汽車產能,目前產能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電池供應緊張。
除整車企業外,電池生產商也同樣面臨產能吃緊的形勢。
2015年7月8日,贏合科技稱,鋰電行業會隨著國家政策支持持續向好,其中動力電池及生產設備需求有望爆發式增長。國內幾大動力電池廠商包括國軒、沃特瑪等均在擴廠中,外資主要廠商也相繼在國內建廠,這些直接帶動設備需求。目前公司訂單飽滿,產能不足還是制約公司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公司將加快募投項目的實施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
2015年7月23日,多氟多公開消息表示,截至目前,鋰電池產品訂單已經排到明年年初,公司產能嚴重不足,存在一些訂單不敢接的現狀。多氟多相關負責人稱,公司目前擁有鋰電產能5000多萬安時,同時新的1億安時產品線已經在建,預計今年年底公司鋰池產能將達到2億安時。
2015年8月20日比亞迪在全景網互動平臺表示,電池產能不足一直制約著比亞迪業務的拓展,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新的電池工廠即逐步投產,但產能的釋放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預計完全達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對于電池產能不足問題,五洲龍董事長張景新稱:“動力電池的產能不足和系統性安全成為今年以來困擾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兩大難題。” 張景新表示,貨源緊張、產能不足,致使公司今年積壓了大量訂單因為拿不到電池而無法順利交付。國軒高科的總裁方建華在今年早8月份的采訪中也做了相似的評論,他說:“今年前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量雖然僅為12.35萬輛,但動力電池的缺口已經達到了2Gwh左右。按照目前的配套情況,這一缺口應該能滿足10萬輛乘用車或者3萬輛左右的新能源商用車。而在此之前,國家曾提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方案目標,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如果按照這一數字,未來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需求空間巨大。”
一些業內人士也反映稱:“由于怕電池短缺影響新車交付,現在我們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只要有電池,就要,電池廠家只要是生產了,就用,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
在方建華看來,今年動力電池供不應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雖然早在2013年,政府就發布了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明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階段性目標,但更多地方政府補貼等政策的啟動都是從2014年下半年才開始的。
與此同時,在2013年,整車生產廠商基本上都處于試水市場的狀態,并未進行大規模的生產。由于之前政策、需求不明朗以及機制不到位等各方面原因,一些原本規劃投產的產能也沒有按預期投產。
其次,今年動力電池的緊缺,與商用車市場快速啟動有關。
方建華介紹說,很多的商用車生產企業,基本上都是在2014年底才找到最適合切入的細分領域,比如6-8m的客車市場。這些找準最適合切入市場的商用車生產企業“一哄而上”,以至于今年前8個月,純電動商用車需求大放量,同比增速高達8倍,遠遠超過乘用車2倍的增速。由于商用車對動力電池的平均需求量遠高于乘用車,因此其產量的暴漲必然進一步加大動力電池的需求缺口。目前動力電池的缺口已經達到了2Gwh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