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情高漲 可再生能源步入快速發展期
隨著國家和各地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迎來了翻身之年,并步入了快速發展期。
一季度新增裝機量大幅增長,有望迎來新一輪裝機熱潮。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3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312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277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33萬千瓦。2015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504萬千瓦,其中,新增光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438萬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66萬千瓦。
風電方面,截至3月底,全國風電新增裝機4.82GW,累計裝機達到100.64GW,同比增長26.9%。一季度風力發電量為4.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6%。
相關機構預計,按照目前的增長態勢,可再生能源行業在二、三季度有望延續一季度行情,迎來新一輪的裝機熱潮。
國際市場“雙反”影響減弱,國內企業抗壓能力增強。據了解,自今年年初美國二次光伏“雙反”終裁決定后,“雙反”稅率卻并未真正落地,目前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產品仍然采用首次“雙反”稅率。此外,隨著國內光伏企業應對能力日漸成熟,美國“雙反”對國內光伏企業的沖擊在減弱,國內光伏企業的承受能力也在增強。
澳大利亞方面,在經歷了長達11個月的調查后,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在官網發布初裁結果,建議終止對中國進口的光伏面板進行的反傾銷調查。理由是“雖然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相關產品以傾銷價格出口,但對于澳大利亞相關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目前,澳大利亞在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占比5%,如果征稅,將影響近4億美元出口。
此外,亞洲市場及國內市場的崛起,也使得國內光伏企業抗壓能力不斷增強。從2014年以來,日韓等市場對光伏的需求量在以每年10GW的速度增長,而國內市場的快速增強,也將消化光伏企業的組件產品,增加了光伏企業的承受能力。
巨頭玩跨界,互聯網“聯姻”可再生能源行業。今年以來,不少巨頭以各種形式跨界玩起了可再生能源行業,尤其以互聯網企業表現最為搶眼。
4月1日,國內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宣布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基于全新發布的“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平臺,共同推動新能源向“互聯網+”的產業革新。這次合作被行業認為是光伏互聯網合作邁出的堅實一步。今后,將會有數十萬太陽能電站接入阿里云,變身“互聯網+光伏”發電站。
日前,華為集團在黃河上游水電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中,將數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光伏發電技術相融合,通過“智能化”提升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和運營管理效率。同時,華為還通過無線寬帶集群和多媒體運維系統,用實時的視頻和語音通訊,讓遠程專家提供“一站式”專業、安全、準確的技術支持。數據實時采集、云存儲、大數據挖掘及在線專家分析系統,可使電站自動體檢,給出最優清洗、部件更換和維護等建議。
而光伏行業龍頭協鑫集團目前已經在布局光伏、天然氣熱電冷聯產、風能、低位熱能、LED、儲能系統“六位一體”的能源微網,以及清潔能源電商交易平臺、能源智能建筑、區域能源互聯中心、“能源+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在從多晶硅到光伏電站全產業鏈生態圈的構建中,互聯網將成為協鑫集團整合金融、產業、市場及服務等各種資源的重要工具。
行業大佬的諸多新動向表明,擁有互聯網和大數據支撐,似乎已經成為了可再生能源電站的標配。而可再生能源產業,也正在與互聯網加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