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光伏行業管理,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工信部網站公布了“2015年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下稱“光伏規范”)。這一新版本,相比2013年的光伏規范(征求意見稿)有多處修改,其中主要涉及逆變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等。對于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能耗要求,相比此前的版本則更嚴格,這也是國家推進環保治理、企業降本增效等兩方面因素的影響所致?!?strong>相關閱讀:工信部公開征求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征求意見稿)的意見】
光電效率被提高
光伏規范新版本的全文共分為八個部分,與2013年8月的版本對比來看,在“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等部分中的改動并不大,最大的變化當屬技術及能耗等章節。
據新的光伏規范,“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7.5%和18.5%”,而此前的征求意見稿里寫的,則是“16%和17%”;在“多晶及單晶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5.5%和16%”這一內容上,相比1年多前的版本“14.5%和15.5%”也有所提高。
逆變器的內容,在2015版本的制造規范中有所體現,如添加了對“逆變器中國加權效率”的這一點;工信部也新設了“企業的逆變器年產能不得低于200MWp”這一新規。
能耗要求趨嚴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光伏制造企業的能耗要求,在今年的新版本中被重點提及,且標準有所提高。
比如,2013年版本中,多晶硅項目的還原電耗為“80千瓦時每千克”,但到了今年,數據被改為了“65千瓦時每千克”。與此同時,多晶硅綜合電耗也從原來的“140千瓦時每千克”被降至“120千瓦時每千克”;硅錠項目的平均綜合能耗,由最初的“9千瓦時每千克”被限制為目前的“8.5千瓦時每千克”;電池項目的平均綜合能耗也從“15萬千瓦時/MWp”,降低至“12萬千瓦時/MWp”。晶硅電池的平均綜合能耗,由過去的“8萬千瓦時/MWP”降至了“6萬千瓦時/MWP。”
一位資深的光伏行業人士也告訴記者,對于能耗,工信部方面的要求之所以提高,一是因為本身企業的技術研發在進步,能耗被有效控制,而且能耗本來就占據了企業生產成本的一部分,降低是從企業自身經濟效益來看有益處;另外,國家也希望從多晶硅到電池、組件等各個生產環節上,都可以更節能。
中小企業難達標
另一位光伏分析師則對記者表示,一些中小多晶硅企業難以企及“多晶硅綜合電耗120千瓦時每千克”的這一要求,多數停留在150千瓦時每千克,部分大型多晶硅公司如保利協鑫、南玻A、及特變電工等,約在65~85千瓦時每千克,比政府所提到的標準要更好一些。
而新的光伏規范中也提到,“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對加強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等確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報行業主管部門及投資主管部門備案;而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而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工信部曾公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三批企業名單,截至去年年底,共有180家光伏企業入圍。“入圍大名單,是大部分企業所盼望的,因為只有在這個名單中,企業才可以享受出口退稅,它們的項目投資、土地供應及環評、節能等也可以有序展開。”前述光伏行業人士稱。